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扩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进口关税调低后,国外产品必然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我国啤酒、 饮料机械行业产品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对此,如何运用标准化为发展和保护我国民族工业服务以及如何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新产品开发,是值得重视的新课题。重视标准化工作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标准化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标准化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组织现代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条件,是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是 饮料机械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的重要技术基础。"十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其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导和基础保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标准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布国家标准19865项,行业标准62000多项。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同时积极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了我国的标准水平。目前已有43.5%的国家标准和一批行业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重点行业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已达到了60%以上。重新认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及标准化工作的三个阶段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重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企业标准化工作做好了,就能有助于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标准化工作的三个阶段:首先要制定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用户满意的产品标准。企业只有真正实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和仅凭以往的经验来制定标准,只有了解市场需求,包括显在的和潜在的需求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化为标准中的质量要求,才能制定出由用户来定义质量的产品标准。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标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以产品标准为核心,包括保证产品标准实施所必需的配套标准,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叫标准体系。其目的是保证产品标准的实施和产品质量的稳定,从而使企业能稳定地占领市场。只有一个孤立的产品标准是不解决问题的,一个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涉及许多内部外部的因素,这些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不能稳定,所以建立标准体系就是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标准加以规范。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新产品开发,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即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企业要想长久地赢得市场,就一定要有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主要体现在新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标准化只有全面支持新产品开发,才能*终确立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工业化时代的标准化是为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的。在*近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标准化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遇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挑战,这就是市场需求统一化的解体和市场多元化,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日渐增强并占据统治地位。这实际上是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挑战,挑战的核心不是大规模生产方式本身,而是其结果。过去的大规模生产,产品是标准化的,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当长。现今的生产模式是多样化和定制式的产品代替了标准化产品,多样化细分的市场,从统一的市场中迅速成长,逐渐摆脱大规模生产而转向一个新的生产模式,人们把这个新的生产模式,叫大规模定制式生产。由于新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如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企业重组,流程再造等)的应用,新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向市场提供多样化、定制式的产品,而且不断增大的生产数量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生产。 由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过程中,人们发现以往的那种过分单一的标准产品虽然已经过时,但标准化的方法和原理,对大规模定制式生产是极其有用的,例如:用标准化零件,按多种方式进行组合,就能形成多种*终产品。采取这样的生产模式,既可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又可实现一定的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产品系列化,不仅基础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而且还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发展变型产品。由于零部件标准化和系列内的通用化,既提高制造过程的生产批量,又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大规模定制是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型生产服务方式,被认为是当今企业竞争的新前沿,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在实现大规模定制的这种生产模式的过程中,标准化可以发挥出极其有效的作用,除了模块化之外,产品系列化、组合化也符合这个思路。因此,首先应制定好产品标准,然后形成体系,再运用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这样一些标准化形式使标准化向纵深推进。大规模定制是对以标准产品为基础的大量生产的否定,并不是否定标准化本身而是否定标准化从前的模式,这是推动标准化向新模式、向制高点发展的原动力。